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1

2019-09-22 14:31:00 来源:
分享:

艾滋病、梅毒、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其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

一、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因此极易患上一般健康人所不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但艾滋病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等体液中。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1、宫内

通过胎盘传播。艾滋病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部位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受体感染肠上皮细胞或M细胞。

2、分娩过程中

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物而感染。经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其宫颈、阴道液(CVL)中可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其所生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到艾滋病病毒。

3、产后母乳喂养

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母乳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大约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二、梅毒及梅毒母婴传播途径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造成劳力丧失或死亡。如果孕妇患有梅毒,没有在孕早期进行治疗,约有2/3会发生流产、死产和新生儿感染死亡。即使足月分娩,新生儿也可能会患有先天梅毒。

梅毒母婴垂直感染途径:

1、胎盘及脐静脉:感染灶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

2、直接感染胎盘:多在妊娠4个月后,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

三、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又叫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1、产前或宫内传播

影响产前或宫内感染率的因素很多,除了胎盘屏障的完整性以外,可能还包括病毒的型别、外周血病毒载量、以及母体的免疫能状态等。

2、产时传播

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皮肤黏膜若有微小创口,暴露于含HBV的母血或分泌物而受染。

3、产后及水平传播

婴儿接受乙肝母乳喂养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而受染。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

1、孕期及早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态。

2、感染孕产妇可自愿选择终止妊娠,以减少艾滋病胎儿的出生。

3、感染孕产妇自愿选择继续妊娠者,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选择适宜的抗病毒用药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检测,阻断母婴宫内传播。

4、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产时传播。对产妇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时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抗病毒药物治疗。

5、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检查,出生后6周及3个月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对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后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感染状态。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应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

五、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措施

1、孕妇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尽早诊断梅毒感染。

2、梅毒感染孕产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

3、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的危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

4、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

1.及早明确感染状态、及早诊断先天梅毒、先天梅毒儿应进行规范的治疗。

2.对出生时不能诊断为先天梅毒的儿童定期随访,定期检测。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由阴转阳或滴定度上升且具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及时诊断为先天梅毒给予规范治疗。

3.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即使检测阴性也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孕期未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梅毒治疗的孕产妇。

5、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选择适宜的喂养方式。

1.梅毒除了经胎盘传播感染外,婴儿接触乳房或乳头可引起感染。母亲孕期经过规范治疗,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可以母乳喂养。

2.母亲如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应立即给予规范的治疗。婴儿应与母亲和其他婴儿隔离,婴儿排除先天性梅毒并给予治疗后可母乳喂养。

3.母亲梅毒血清学反应阳性,母亲乳房和乳头有破损不应实行母乳喂养;母亲给予规范治疗和创面结痂后,新生儿也给予正规治疗后方可母乳喂养。

六、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措施

1、孕期及早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及时进行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落实干预措施。即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1月后重复注射一次,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于出生24小时内,及1月和6月儿童注射乙肝疫苗。

文章来源:龙岩哪家专科医院治疗性病好
分享: